宣威火腿历史文化
-
建国后宣威火腿的发展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宣威生猪饲养和火腿生产发展较快。1954年成立县食品公司,由该公司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专营肉食品(包括火腿),当年销售原腿159.5吨,1959年达706吨,1977年922吨,1984年达1309吨。宣威火腿,曾于1955年7月至1958年12月因宣威县更名为榕峰县而改称“榕峰火腿”,此间,因更名而突然滞销。1959年,为维护“宣威火腿”声誉,云南省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又…
-
“火腿”名称的由来
火腿发明于宋朝,最早出现火腿二字的是北宋,苏东坡在他写的《格物粗谈·饮食》明确记载火腿做法,“火腿用猪胰二个同煮,油尽去。藏火腿于谷内,数十年不油, 一云谷糠。”
-
宣威火腿传统加工工艺
宣威火腿传统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鲜腿修割定形、上盐腌制、堆码翻压、洗晒整形、上挂风干、发酵管理等六个环节。
-
宣威农村过年杀猪及传统的火腿制作过程
在宣威的农村,绝大多数农户都养猪。过年屠宰后猪肉就腌制成腊肉风干食用,火腿就是猪的后腿腌制发酵而成的。
-
饮和食德:宣威火腿天下香
“饮和食德,宣威火腿天下香”是一句宣传宣威的广告词,是宣威的一张名片,而在赵璠的镜头下,它成了一个名叫“舌尖上的宣威”的故事。
-
宣威火腿起源:一段悲壮的民族融合史(一)
有了“可渡”才有了“宣威”,才有了“宣威火腿”,才有了后来的“饮和食德”。在讲述宣威火腿的历史之前,这是一段避不开的历史。
-
宣威火腿起源:一段悲壮的民族融合史(二)
腌制火腿这一做法,相传是宋朝江南籍的抗金名将宗泽带兵北上抗金,将家乡百姓送来的新鲜猪肉腌制后带去河南前线与士兵同食而发明了火腿。
-
宣威火腿制作工艺:道法自然
宣威火腿的腌制方法与其他地方的火腿腌制方法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在整个宣威火腿形成过程中与其他地方却有一个本质区别——自然地理气候条件。
-
火腿救“宣威”
“宣威县”易名为“榕峰县”后,“宣威火腿”也就随即改名叫“榕峰火腿”了。可是“榕峰火腿”无人知晓,卖不出去。为了保持和发扬当地名牌火腿的经济效益,发展地方经济,1959年又重新更名为“宣威县”,后来又改为“宣威市”。从地名角度来讲,可以说是火腿救了“宣威”。
-
清朝前宣威火腿的制作
据《宣威县志》记载,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就以身穿绿袍,肉质厚,精肉多,蛋白丰富鲜嫩可口而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