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火腿历史文化
-
看风云人物与“宣威火腿”的故事
毛泽东说:“宣威火腿可是名货,想当年过金沙江时,罗炳辉打下宣威,没收了国民党的火腿公司,给彭德怀送了四大箩筐,彭德怀又送给我两大箩筐,我美美地吃了个把月。”
-
宣威农村过年杀猪及传统的火腿制作过程
在宣威的农村,绝大多数农户都养猪。过年屠宰后猪肉就腌制成腊肉风干食用,火腿就是猪的后腿腌制发酵而成的。
-
宣威火腿传统加工工艺
宣威火腿传统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鲜腿修割定形、上盐腌制、堆码翻压、洗晒整形、上挂风干、发酵管理等六个环节。
-
“火腿”名称的由来
火腿发明于宋朝,最早出现火腿二字的是北宋,苏东坡在他写的《格物粗谈·饮食》明确记载火腿做法,“火腿用猪胰二个同煮,油尽去。藏火腿于谷内,数十年不油, 一云谷糠。”
-
建国后宣威火腿的发展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宣威生猪饲养和火腿生产发展较快。1954年成立县食品公司,由该公司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专营肉食品(包括火腿),当年销售原腿159.5吨,1959年达706吨,1977年922吨,1984年达1309吨。宣威火腿,曾于1955年7月至1958年12月因宣威县更名为榕峰县而改称“榕峰火腿”,此间,因更名而突然滞销。1959年,为维护“宣威火腿”声誉,云南省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又…
-
宣威火腿闻名天下 气候使然
宣威火腿闻名天下,其风味独特、老少咸宜、营养丰富、适合送礼。宣威火腿这一系列特点都归功与宣威独特的地域地理气候环境。
-
宣威火腿制作工艺
宣威火腿讲究古法纯手工,纯手工制作,高要求,高标准,精益求精,每只火腿都是一种精致的手工艺术品。
-
宣威火腿的来历
1923年在孙中山倡导的广州农副产品博览会上,孙中山先生对宣威火腿大加赞赏,挥笔为浦在廷的宣威火腿公司题词:“饮和食德”。
-
火腿救“宣威”
“宣威县”易名为“榕峰县”后,“宣威火腿”也就随即改名叫“榕峰火腿”了。可是“榕峰火腿”无人知晓,卖不出去。为了保持和发扬当地名牌火腿的经济效益,发展地方经济,1959年又重新更名为“宣威县”,后来又改为“宣威市”。从地名角度来讲,可以说是火腿救了“宣威”。
-
清朝前宣威火腿的制作
据《宣威县志》记载,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就以身穿绿袍,肉质厚,精肉多,蛋白丰富鲜嫩可口而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