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宣威火腿
据《宣威县志》记载,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就以身穿绿袍,肉质厚,精肉多,蛋白丰富鲜嫩可口而享有盛名。清光绪年间,曾懿编著的《中馈录》中收有“宣威火腿”的制法。据此及有关史料推断,宣腿之生,最迟明末即成,雍正时代即流入滇川首府,清末流到东南沿海,民国初年,以浦在延先生为首的火腿公司将火腿罐头销往东南亚。1923年孙中山大总统题赠“饮和食德”,宣威火腿从此名声大震,香飘四海,载入世人食谱大全。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以火腿为载体,曾向革命军队提供服务,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一是1916年蔡锷将军率领的讨袁,宣威火腿及其罐头为正义之师提供了丰富的军需供应。二是1935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九军团、二、六军团长征路过宣威,宣威火腿既是肉又含食盐,深受红军官兵喜爱,宣威火腿为红军走过漫漫长征路补充了营养。宣威虎头山战役四十余年后,当年的红军指战员王恩茂(全国政协副主席、原红六军团秘书长)、张钲秀(原昆明军区司令员)、周仁杰(原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晏福生(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黄新亭(原解放军装甲兵司令)等先生前来战地凭吊牺牲的战友时,尝到宣威火腿时,那如品御肴奇馔的感受。
邓小平一生共有三次婚姻,第一个妻子是留苏学生张锡瑗,河北省房山县人,1907年生,他们是1926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相识的,张锡瑗既美丽端庄又温柔可爱,邓小平称她是“少有的漂亮”,他们是1928年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结的婚,但可惜的是,他们结婚不到两年,仅有23岁的张锡瑗便因产后风去世,女儿也随之夭折;卓琳,邓小平的第三任夫人,与邓小平相濡以沫58春秋。卓琳原名浦琼英,1916年生,祖籍云南宣威,生于离宣威县城仅2公里之遥的普家山村。父亲浦在廷曾是宣威赫赫有名的民族资本家,经营闻名遐迩的宣威火腿。1937年,她到了延安,并改名为卓琳。23岁时认识邓小平,1939年秋在延安杨家岭和邓小平结婚。